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為何有些月球坑洞如第谷坑與哥白尼坑有放射狀線條?

月球表面有些隕石坑(例如第谷坑與哥白尼坑)周圍延伸出壯觀的放射狀亮色線條,這些被稱為放射狀紋(ray system),是撞擊地質中十分重要的特徵。這些線條是由撞擊坑形成時產生的拋射物造成的。當一顆小天體以高速撞擊月球表面時,巨大的能量會將月球表面的岩石與塵土拋向空中,這些物質再以不同角度飛出、落回地面,形成以撞擊坑為中心的放射狀沉積帶。由於月球表面沒有大氣層,這些拋射物不會在空中燃燒或被阻擋,因此能夠保留原始撞擊的分布形態。


這些放射狀線條一般比周圍地表反射率更高(較亮),因此在滿月時特別明顯。例如第谷坑周圍的放射紋甚至可延伸超過 1500 公里,是地球上用肉眼觀測月球最容易辨認的結構之一。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類放射狀結構通常只存在於地質年齡較年輕的撞擊坑。隨著時間推移,太空風化(如微流星撞擊與太陽風)會逐漸抹平這些放射痕跡,因此具有清晰放射線條的隕石坑必定相對年輕。例如第谷坑估計約形成於 1.08 億年前,是月球表面最年輕的大型撞擊坑之一。有些古早理論曾認為這些條紋可能是火山噴發或月球自轉影響造成的,但根據阿波羅任務採回的樣本與現代高解析度影像(如 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 所拍攝)分析結果,目前主流學界已一致認定這些放射狀線條是由撞擊時的拋射物沉積所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