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國曆法為陰陽合曆,年的制訂是利用太陽的運動而來,一回歸年實際長度為365.24219天,國曆曆法上的一年長度則為365天,因此每年會多出0.24219天(相當於5.8小時),如此一來,累積4年後為0.96876天,幾近一天,為修正之,故國曆曆法中有「閏年」制度,每四年會多2月29日一天。然而,累積四年後多的0.96876天,與真正的一日尚差0.03124天,故如果不間斷地按四年一閏的方式修正,百年後將累積成365*100+25=36525日,又比真正的一世紀日數365.24219*100=36524.219多了一點點,因此曆法學家便重新規定閏年的規則為:西元年份逢4的倍數閏、100的倍數不閏、400的倍數閏、4000的倍數不閏。例如:西元1992、1996年等為4的倍數,故為閏年;1700、1800、1900年為100的倍數,當年不閏年;1600、2000、2400年為400的倍數,有閏;4000、8000年,則不閏。
而農曆月的制訂是則從月亮的運動而來,規定一個月的開始是月亮位在朔的位置時(月在日地之間的時刻),從朔到下一次朔的時間稱為一個「朔望月」,平均為29.530589天。一年中通常有12個朔望月,但12個朔望月只有29.530589*12=354.367068天,比回歸年365.2422天少,因此每隔幾年便會有第十三個朔望月—所謂的「閏月」出現,一般平均是每19年中會有7次閏月。這種置閏的方式與西方的「默冬章(Metonic cycle,或稱為太陰周)」類似。
教育部於民國28年將孔子誕辰定為教師節,並經歷史學家考據孔子的生日後,於民國41年明令確立國曆9月28日為教師節,以感念並宣揚孔子「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並表彰教師們對莘莘學子的辛勞。中秋節則是訂在每年的農曆8月15日,經歷歷史流傳至今,拜月、賞燈、吃月餅、闔家團圓,成為傳統三大節日之一。
當國曆的教師節與農曆的中秋節落在同一天,之後要經過多久,兩個節日才會再度落在同一天呢?一般來說:每經過國曆19年,閏過7個陰曆閏月後,自己的國曆生日就會與農曆生日同一天,這樣對嗎?其實不一定,因為國曆19年中,可能會經過4次或5次國曆閏年,所以共會經歷365*19+4=6939天或365*19+5=6940天;然而19年中共經歷12*19+7=235個農曆月,相當於235*29.530589=6939.75915天。由於差了這小小的0.75915天或0.24085天,便會造成陰曆日期與陽曆日期不見得會每隔19年就必定重合,中秋節可能會落在教師節的前一天或後一天;但若會重合,則其年份必定是19年的倍數。
例如:根據天文館編印的『陰陽曆對照表』,57年前的1947年、38年前的1966年、19年前的1985年和19年後的2023年,中秋節都在教師節的第二天—9月29日。而上一次中秋節和教師節同一天是在76年前的1928年及95年前的1909年;過了2004年之後,下一次則要等到38年後的2042年。38、76、95,可的確都是19的倍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