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在天球上沿著黃道運行,通過與天球赤道交會升交點的時刻稱為春分。此時因太陽在天球上位於天球赤道,所以太陽光會直射地球表面上的赤道,也造成在春分這一天的日出方位幾乎出現在正東方,日沒方位幾乎出現在正西方,而且晝、夜的時間長度幾乎相等。
觀察陀螺轉動時,自轉軸會微幅擺動且同時沿著一圓形移動。地球在太空中自轉時,也會出現相同情形,再加上地球南北極相對地球本身也會慢慢移動,與地球繞太陽公轉軌道的些微變化,讓產生地球上四季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時刻,會有時間前後的改變。而今年的春分出現在3月20日11時6分,是從1896年起算以來最早的春分時刻。下一次要遇到比今年更早的春分要等到2028年,發生時刻如下表所示:
西元 | 春分日期 | 時刻 |
1896年 | 3月20日 | 10時23分 |
2024年 | 3月20日 | 11時6分 |
2028年 | 3月20日 | 10時17分 |
至於為什麼今年的春分時刻會是自1896年以來最早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來利用圖表做進一步分析:
太陽在天球上繞黃道運行,大約經過一年多一點點的時間會回到原處,稱為「回歸年」。由於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並非正圓形,而是接近接近正圓的橢圓形,造成在黃道上的不同位置,太陽移動速度也不相同。而太陽從黃道上所有位置起始的回歸年平均長度,約為365.2422日,稱為「平回歸年」,從春分點開始繞行黃道一圈再度回到春分點的時間為365.2424日,稱為「春分點年」。春分點年長度比365天多0.2424日,也就是約5小時49分3.36秒,這些多出來的時間造成每年的春分時刻都會晚約5小時多,由於地球繞太陽公轉會受月球以及太陽系中其他行星引力影響,前、後日間的春分時刻時間差會有些許變化。
圖說:從2020至2023年春分時刻,因春分點年的長度比一年多出約0.2424日,造成春分時刻逐年都晚約5小時多。
但曆法中,每四年會設置一個366天的閏年,來抵銷每年365天後多出來的一點時間,因此在2024年閏年時,春分點的時刻會提早約17小時多,也就是提早一天再延後約5小時多的綜合效果。
圖說:由於2024年是閏年,共有366日,因此當年春分時刻會比2023年提早約17小時多。
根據前述內容,地球自轉時,自轉軸會微幅擺動且同時沿著一圓形移動,稱為「歲差」。天球上的春分點會因為地球自轉的歲差產生退行現象,讓每間隔四年的春分點時刻都會提早一些。
圖說:每隔四年的春分點時刻,因歲差現象都會提早。
接著再把時間間隔拉長至1800年至2050年,讓我們先看1895年至1904年之間,由於曆法中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的不算閏年,例如1900年就不是閏年,因此會出現在1896年的閏年後,連續七年不出現閏年,造成春分時刻連續七年都變晚的情形。
圖說:由於1900年非閏年,因此從1896年閏年起,連續七年春分時刻皆延後,直到1904年閏年才又再度提早。
如果將1800年至2050年的春分時刻變化圖中,2024年春分時刻標記起來,觀察即可直接判讀2024年春分為自1896年以來最早!
圖說:將2024年春分時刻標記,也可以看出是自1867年以來最早春分。
至於黃道光如何產生,由於分布在太陽系行星軌道平面附近的塵埃粒子會反射太陽光,造成在日落後的西方、與日出前的東方天空,會出現從地平線沿著黃道向上伸展、如同薄霧的微光,稱為黃道光。
圖說:看起來如同薄霧的黃道光,是由太陽系行星軌道平面附近的塵埃粒子反射太陽光所產生。
由於黃道光十分微弱,因此在春、秋分前後數星期,黃道較垂直於地面的時刻,且需在天氣狀況十分良好,幾乎無光害的情況下,才較有機會欣賞由地平線起、如同薄霧般向上延伸的黃道光美景。(編輯/蔡承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