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22/11/18 獅子座流星雨 ★★

曾在1999年、2001年大爆發的獅子座流星雨,其活躍期間從11月6日持續至11月30日,ZHR~15。但根據國際流星組織(International Meteor Organization, IMO)與流星學者預測,18日15時平均每小時有15顆,19日14時為250至300顆,入夜後仍值得期待。但是否會真如預測出現突來的爆發,則有待全球共同觀測確認。


獅子座流星雨的母彗星是每隔33年回歸的譚普-塔托彗星(55P/Tempel-Tuttle),每當母彗星通過近日點時,會在其軌道上留下大量殘餘物質,當地球穿越濃密彗星物質區域時,便會出現高達每小時數千顆以上的流星暴。接下來兩次回歸將在2031與2064年,不過天文學家預測要到2099年可望再度出現每小時數千顆的流星暴。


獅子座流星雨的輻射點位於獅子座頭部附近,約於23時30分左右自東方升起,當晚月相為殘月,雖對流星觀測稍有影響,但不減流星的風采,只要避開月亮方向,依舊可期。輻射點在天空中越高,可見流星的數量就越多。獅子座流星雨也以高速聞名,流星速度高達每秒約71公里,相當於時速25萬公里,居所有流星雨之冠,因此有機會看到許多明亮有尾痕的火流星。


流星出現的時間和位置並不固定也無法預測,盡可能選擇無光害且視野遼闊處,躺下後輕鬆掃瞄全天空,用肉眼就能盡情觀賞這場流星雨,若使用高感度數位相機攝影,還能留下精彩美景。臺北天文館也將在流星雨極大期晚間以高畫質攝影機進行星空直播,讓民眾透過網路也能即時欣賞到這次難得的流星雨美景。(編輯/趙瑞青)


獅子座流星雨2001年獅子座流星雨


獅子座流星雨輻射點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