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科學資料也要修復,阿波羅月震數據新檔案誕生

  • 上版日期:111-10-30

行星科學家重新整理阿波羅時代的月震數據,確保這些寶貴的測量能延續到新世代。


五十多年前,阿波羅登月計劃時,太空人返回地球之前, 留在月球上的,不僅僅只是腳印。為了長遠的科學研究,有計畫性地在月球上放置了地震儀設備,測量月球內部地震波所造成地面的微小位移。儀器放置點彼此互有距離,以當時的技術,依舊運作良好。經過耐心地等待,五個月球地震儀(由阿波羅11號、12號、14號、15號和16號任務架設),都記錄了無數次的月震和流星撞擊,經分析表示月球地表下的地質岩塊易斷裂且排列雜亂無章。


費了一番功夫才獲得的成功。 然而,後續的記錄, 跟當時的太空科技與地球端的後勤設備有關,先用無線電傳輸到NASA的深空網路,記錄到磁捲帶上,再複製到工作磁帶,直到後期才數位化。


多層的轉換,出錯的機會相對提高。其一,地震儀的測量速度不穩定,表示儀器對月球表面的溫度十分敏感,測量時有疏密分布不均的現象。其二,工作磁帶上的時間參數, 是以地球收到資料的時間為記,但深空網路的接收天線數量多寡會影響資料傳輸,回傳給地球時,有時會延遲、重複紀錄或遺失。在這幾十年間,每次複製磁帶時,總有一小部分的數據損毀。後來這批地震儀資料在數位化後,發現多有漏洞、重複、和細微偏差的時間紀錄。雖然它可運用在科學分析,卻無法匯入到現代的地震數據分析軟體。相關人員還需要對當時任務的相關知識十分熟稔,才知曉如何運用這些數據, 但這對大部分的行星科學家所熟悉的操作並不相同。


Dr. Ceri Nunn( NASA JPL) 和合作團隊,進行了這回科學資料的修復,並擔起重新儲存的重責大任。從磁帶中修復時間紀錄的問題,並轉換成現代的數據格式檔案。希望新式的數據檔案,能讓新生代的青年地震學家,更容易使用這些資料來瞭解月球的結構。修復的細節紀錄已由第一作者Nunn博士發表在行星科學期刊,並公開阿波羅時代月震新修復的資料。(編譯/潘康嫻)


/001/Upload/439/relpic/56694/8887525/4647c716-f649-4032-9c91-628ff63eec90.png

圖一:淺層月震的地震剖面。X軸為時間(秒) ,Y為地表垂直方向的位移(公尺)。記錄在阿波羅12號所部署的儀器。


/001/Upload/439/relpic/56694/8887525/b0f82e6c-071d-4ba6-ba6a-0ec09e0dddce.png

圖二:同筆地震紀錄之修復前後比對。(上)整理前;(下)經作者團隊修復。


資料來源:Sky & Telesc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