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72光年外發現一顆幾乎如同地球大小的行星

  • 上版日期:112-02-06

研究發現了一顆與地球大小幾乎完全相同的系外行星,它圍繞著一顆離我們不遠的恆星K2-415b運行,可能會讓我們了解類地行星如何在與我們截然不同的系統中以不同的方式形成和演化。


見圖說圖說:圍繞紅矮星運行的岩石系外行星(左上方之黑圓圈)的示意圖。(ESO/L. Calçada)


日本天體生物學中心的Teruyuki Hirano領導的國際天文團隊寫道:「圍繞M型矮星的較小行星是一個很好的實驗室,可以探索岩石行星的大氣多樣性,以及宜居類地行星可能存在的條件。」這項研究已被《天文期刊》接受發表。


由於小型系外行星比大型系外行星更難發現,在距離太陽系100光年的範圍內,只有14顆半徑小於1.25倍地球半徑的系外行星被發現圍繞紅矮星運行,包括TRAPPIST-1系統中的所有7顆行星。系外行星K2-415b的半徑是地球的 1.015 倍,質量大約是地球的3倍,意味著密度比地球大。繞著地球大小般的紅矮星運行,這顆恆星K2-415的質量僅為太陽質量的16%。


2017年,這顆系外行星首次在現已退役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觀測被發現,也出現在克卜勒的繼任者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ESS)的觀測數據中。


研究人員進行了紅外觀測,看看是否能探測到恆星受到系外行星引力的輕微牽引所造成的“擺動”現象。系外行星凌日時遮擋的星光量可用來計算行星半徑,擺動的大小給出了它的質量。這兩個參數結合起來可計算系外行星的密度,此外,凌日的周期也揭示了系外行星的軌道周期。


由於它離母恆星非常得近,軌道周期只有四天,所以不太可能在K2-415b上發現生命跡象。但該系統代表了系外行星大氣特徵的極好目標,以及尋找隱藏的、可能孕育生命世界的後續調查。(編譯/吳典諺)


資料來源:science al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