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大質量恆星形成區

  • 上版日期:112-10-04

最近哈伯望遠鏡將觀測目標轉向位於天鷹座,稱為G35.2-0.7N大質量恆星的形成區,位於天鷹座,距離地球約 7,200 光年。此張美麗影像的成因,是因恆星形成分子雲內,有一顆光譜型態為B型的原始恆星,朝向地球的方向噴出雙極噴流所造成。


恆星形成區中朝向地球的雙極噴流

圖說:由哈伯望遠鏡上的廣角相機在紅外線波段所拍攝,位於天鷹座,距離地球約 7,200 光年的恆星形成區G35.2-0.7N。影像來源:ESA/Hubble


此張G35.2-0.7N的彩色影像,是使用哈伯望遠鏡上的3號廣角相機),在紅外線波段,分別針對4段不同的波長進行攝影,再疊合而成的。而這張圖像拍攝的主要目的,希望能分析出隱藏在恆星形成分子雲中,原始恆星所產生的雙極噴流的電離程度。


在影像中,可以從十分黑暗的分子雲的縫隙與邊緣,觀察幾乎正向地球與背向地球的兩個方向,噴射而出的高速雙極噴流。而分子雲中央的亮橘色區域,正是由朝向我們的猛烈噴流,電離打穿分子雲所形成的空洞。而空洞中發出的光線之所以呈現橘色,是因為光線通過星際塵埃與微塵時,波長較短的藍光因為散射作用而減弱,最後只剩下波長較長的橘紅色光線所造成。而噴射出雙極噴流的原始恆星,就位於中央橘色空洞裏的左下角。(編輯/蔡承穎)


資料來源:Sci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