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奇異的巨行星擁有兩個太陽還有高溫沙塵暴

  • 上版日期:112-04-03

一顆行星溫度高達830°C、運行一周10,000年、環繞著兩顆恆星、質量是木星的20倍、距離地球僅僅只有40光年、還有沙塵暴不斷侵襲著行星的表面……即使科幻小說可能都不會採用這麼古怪的設定,但這是NASA使用韋伯望遠鏡對系外行星VHS 1256 b的最新研究成果,發表於最新的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藝術家繪製的VHS 1256 b與兩顆母恆星的想像圖

圖說:藝術家繪製的VHS 1256 b與兩顆母恆星的想像圖,有著高溫大氣與沙塵暴的行星表面。來源:NASA, ESA, CSA, Joseph Olmsted (STScI)


天文學家運用韋伯望遠鏡去(2022)年觀測的資料分析VHS 1256 b這個系外行星系統,得到目前為至精確度最高的系外行星光譜資料。在光譜觀測中顯示,這顆系外行星有著水、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鈉和鉀的吸收譜線,同時VHS 1256 b的光譜形狀更受到了熱系外行星常出現的不平衡化學(disequilibrium chemistry)效應和雲的影響。最有趣的是,這個研究中直接偵測到了由矽酸鹽類構成的砂雲(silicate cloud)訊號,這也是在行星質量的天體上首次發現這類的訊號。


韋伯望遠鏡所拍攝的紅外線光譜顯示豐富的元素組成

圖說:韋伯望遠鏡所拍攝的紅外線光譜顯示豐富的元素組成。來源:NASA


研究結果顯示,VHS 1256 b的質量20倍木星質量以下,而且距離中心約150個天文單位(AU)之遠,相較之下,太陽系的木星距離太陽僅5.2AU。由於VHS 1256 b以相當長的距離(大約是冥王星與太陽的4倍遠),這使得天文學家們得以直接測量該系外行星的光譜,而不受到中央恆星的干擾。光譜顯示這顆行星擁有矽酸鹽類--也就是砂礫最主要的成份--所構成的大氣層,而且溫度達到830°C。由光譜資訊還可以進一步發現這顆行星以22小時為周期自轉,大氣活動強烈,具有高溫的沙塵暴活動特徵。


與質量更大的褐矮星相比,這顆行星的引力較低,使得它的矽酸雲得以保留在行星表面,並且被韋伯望遠鏡強大的近紅外線光譜儀(NIRSpec)和中紅外光譜儀(MIRI)所偵測到。同時,由於大氣活動劇烈,天文學家推估這顆行星還相當年輕,形成至今可能只有1.5億年。得益於韋伯在紅外線光譜的強大解析力和集光力,天文學家得以首次在同一個行星上測得如此多樣化的觀測結果。這項研究結果幾乎證實了大質量行星--或輕質量褐矮星,它們的亮度變化原因很可能就是來自於其表面片狀沙塵雲的阻擋。總之,韋伯又再一次地開拓了我們對宇宙的認知。本篇研究全文可以參考arXiv。(編輯/謝翔宇)


資料來源:ScienceAlert

論文出處: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