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南雙子望遠鏡觀測反射星雲IC 2220的新發現

  • 上版日期:112-07-17

位於船底座,距離地球約1200光年遠的反射星雲IC 2220,是由位於星雲中央的紅巨星HD 65750,拋射出自身的外層物質後,形成具有雙極結構的雲氣與塵埃,並反射此星所發出的光而形成。


/001/Upload/439/relpic/56694/9014470/accd9c72-6972-40b8-963e-1f62bc719f05.jpg

圖說:這張由雙子星天文台(Gemini Observatory)的南雙子望遠鏡(Gemini South Telescope)所觀測的新圖照,顯示出反射星雲 IC 2220 接近對稱的雙極結構,和發光的中央恆星。圖照來源:NSF's NOIRLab


雙子座天文台的天文學家說:當恆星將核心的氫燃燒完之後,由於失去了核融合所產生的向外壓力,將導致核心向內收縮且升溫。而恆星溫度升高將導致其外層氣體開始擴張,並向外膨脹至約原體積的400倍左右。儘管HD 65750的年齡只有約5000萬年,比太陽年輕的多。但是因為擁有約太陽5倍的質量,也讓它用比太陽快得多的速度形成紅巨星,並進入恆星演化階段的末期。接著恆星外層氣體開始逐層剝離,被拋入周圍的空間之中,逐漸形成一個能夠反射中央恆星的光線,結構壯觀宏偉的反射星雲。


天文學家詳細分析了由IC 2220所發出的紅外線之後,認為星雲中反射紅巨星光線的主要物質,應該是二氧化矽(SiO2)。至於其中類似雙極結構的成因,根據理論推測,應該是由與紅巨星形成緊密雙星的伴星,交互作用所產生。


然而,由最新的觀測結果顯示,並未找到HD 65750有伴星存在。反而在其四周發現了一個極為緻密的物質圓盤。因此天文學家推測,或許HD 65750曾經擁有伴星。但此伴星因某種原因碎裂而形成物質圓盤,因而形成了星雲中的類似雙極的對稱環狀結構。


科學家們表示:大約50億年之後,當我們的太陽將核心的氫燃燒完之後,它也將演化成紅巨星。那時的太陽系將只剩下一個類似HD 65750的反射星雲,最終轉變成行星狀星雲。而位於中央的太陽,也將演變形成白矮星(編譯/蔡承穎)。


資料來源:SCI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