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科學家找到了超像銀河系的跨世代孿生兄弟

  • 上版日期:112-11-11

在遙遠的宇宙深處,漂浮著一個與我們銀河系極其相似的星系,近期一個跨國研究團隊透過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的近紅外相機拍攝,發現了一個被命名為ceers-2112的模糊區塊。


雖然對照片的初步檢查並沒有發現比模糊斑點更多的東西,但利用哈伯太空望遠鏡的進一步以更短波長來觀測時,科學家看到了一個複雜的棒狀螺旋結構,就像銀河系一樣,但有點小。星系以各式各樣的形狀、大小和光度呈現,從較為單純的橢圓星系到螺旋或不規則星系,長久以來科學家一直認為複雜的形狀需要時間,一般認知中,像銀河系這樣的棒旋星系形成時間應該不會早於80億年前。


星系或多或少是在重力作用下聚集在一起的大量塵埃和氣體,有些是物質提供的引力,較多一部分則被認為是暗物質聚集的結果。只要有足夠的物質聚集在一處,核融合就會產生,而旋轉的塵埃和恆星所包含的慣性總和可以使初生星系也被帶動旋轉,各種作用力及角動量的影響,可能會使星系壓扁成盤狀,最終在不同的天體牽引力影響下,形成橢圓、螺旋、棒旋或不規則星系。


然而,研究團隊對ceers-2112的觀測顯示,在大霹靂(Big Bang)後僅僅20億年,它就已經看起來相當奇特了,雖然這個星系仍然不夠明亮,無法令科學家看到它旋臂的細節,但它的中心有一個增厚的棒狀結構,種種跡像顯示出星系成熟或演化的速度比我們先前所認為的要快得多。


隨著JWST持續提供早期宇宙的驚人影像,我們不僅會瞭解像ceers-2112這樣的星系是如何形成的,還會更懂得銀河系的演化過程,相關的論文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編譯/許晉翊)


資料來源:Science Al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