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我們以為發現了的系外衛星,實際上可能是假的

  • 上版日期:112-12-12

近期的研究提到了兩顆系外衛星各圍繞著其它的兩個行星運行,但也許有其它更符合該現象的解釋,而且這是目前僅有的兩個候選系外衛星,我們就不得不重新開始尋找系外衛星。


太空中應該到處都是衛星,單以太陽系內的天然衛星數計算就超過300個,而目前已確認的5500多顆系外行星中,理論上再怎麼樣少應該也會有個上千顆衛星的存在,但要找到它們可謂是難如登天。光是尋找系外行星就已經很困難了,主要是受限於我們的觀測方式,凌日法是透過偵測遙遠恆星的亮度變化來探查系外行星的存在,而系外衛星就會更小、更暗,恆星的次級亮度變化就會更微弱。


2018年的研究論文中,一組天文學家在Kepler-1625b發現了系外衛星,命名為Kepler-1625b I,是發現的第一顆待確認系外衛星。一年後,兩項的獨立分析都無法複製這項觀察結果,這可能代表2018年的論文中所提到的系外衛星可能為偽陽性,另一篇2022年的論文所發現的Kepler-1708b I,也同樣在獨立分析後陷入了死水。


索內貝格天文台的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新的演算法,用於探測系外衛星、系外行星的凌日現象,他們將這套算法命名為潘朵拉(Pandora)。將潘朵拉演算法套入Kepler-1708b的觀測資料後,該數據的結果可以僅用一顆系外行星的運行來解釋,意即該行星不存在系外衛星,同樣的方式也被套用在Kepler-1625b中,該觀測結果則是因為使用兩個不同的望遠鏡(克卜勒及哈伯),即觀測波長差異來解釋,也同樣代表著該行星沒有系外衛星。


研究團隊因此認為過去的檢測是偽陽性,事實上我們仍未找到任何一顆系外衛星,但潘朵拉演算法中還是有機會能夠發現系外衛星,只是它必須夠大,而且宿主行星也要離得夠遠,或許這也是研究團隊針對演算法的命名原因,在潘朵拉的盒子被打開的當下,所有的不幸都被釋放出來,唯有希望仍留在裡面,該研究發表於《自然.天文學》期刊上。(編譯/許晉翊)


資料來源:Science Al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