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韋伯拍攝到紅矮星周圍的塵埃盤

  • 上版日期:112-01-14

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到一顆紅矮星周圍的塵埃盤,不僅呈現了塵埃盤在紅外波長的高解析影像,更提供了塵埃盤組成的線索。這顆紅矮星AU Mic位於顯微鏡座,距離我們約32光年,估計約有2,300萬年的歷史,這表示其行星形成階段已經結束,因為該過程通常需要不到1,000萬年的時間。而先前其他望遠鏡已經發現這顆恆星有兩顆行星,並具有充滿塵埃的盤狀構造,這個塵埃盤是微行星(Planetesimal)之間碰撞的結果,相當於太陽系中的塵埃粒子,其產生了一種被稱為黃道光的現象,且總質量比太陽系類似構造更大。


透過韋伯近紅外相機(NIRCam)中的日冕儀,阻擋了中心恆星的強光,從而能夠研究非常靠近恆星的區域。NIRCam的影像使研究人員能夠觀測到距離AU Mic5個天文單位的圓盤,約為木星到太陽的距離。研究團隊觀察了波長3.56微米 和4.44微米的影像,發現圓盤在較短波長處更亮,或者說「更藍」,這表示它包含了大量細的塵埃,這些塵埃可以更有效地散射較短波長的光。這一發現與之前的研究結果一致,之前的研究發現AU Mic的輻射壓力與更大質量恆星的輻射壓力不同,它不足以強到將細小的塵埃從圓盤中噴出。


雖然觀測到塵埃盤意義重大,但團隊的最終目標是尋找較外圍軌道上的巨行星,類似於木星、土星或是太陽系中的冰巨行星,因為凌日法或逕向速度法很難找到這類行星。研究人員表示這是我們第一次可以直接觀測到質量低於木星和土星的寬軌道行星,就低質量恆星周圍的直接成像而言,這確實是一個新的、未知的領域,透過直接觀測可以讓我們更了解行星形成過程。(編譯/趙瑞青)


/001/Upload/439/relpic/56694/8920196/7400c35d-5390-4260-8623-4d78e7b697ba.png圖說:這兩張分別是AU Mic周圍的塵埃盤在3.56微米(藍)和4.44微米(紅)的影像。恆星的位置以白色星圖標記,被日冕儀遮擋的區域則用虛線圓圈表示。圖片來源:NASA, ESA, CSA, and K. Lawson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資料來源:NASA